top of page

伊朗人質危機36年後,美國人質將獲賠償

  • 作家相片: Benjamin Yang
    Benjamin Yang
  • 2015年12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在爆發「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情況下遭到扣押,共53名美國人質被扣押長達444天---而在整整36年之後,他們終於等到了賠償。

美國國會在上週五正式通過「巨額開支法案」(U.S. Spending Bill),給予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以及1998東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受害者們每人最多440萬美金的賠款,配偶及子女則最多可獲得60萬美金賠償。

有美國支持的伊朗「沙王」(Shah) 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政權在1979年1月被伊斯蘭團體和左翼份子推翻,流亡埃及。巴列維在任期間就社會、經濟、政治等皆有所改革,包括給予伊朗婦女參政權、石油等產業國有化等...然其現代化政策與傳統伊朗世俗仍有差異,加上承認以色列主權,巴列維政權在伊朗國內的支持度每況愈下,最後在巴列維查禁伊朗國內共產黨、建立鎮壓政治異議者的情報組織SAVAK成立的情況下...革命一觸即發,巴列維逃往海外,最後落腳願給予其政治庇護的埃及,直到1980逝世(年60)。

11月4日,位於首都德黑蘭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遭學生攻入,當時他們挾持了99名人質,其中包括66名美國公民。他們要求美方引渡巴列維從美國回伊朗。

11月17日,推翻巴列維政權的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政權下令釋放女性及非裔美國人質,總人質人數降至53人。

1980年1月28日,6名原本藏身於加拿大大使館的美國大使館員工逃出伊朗。

4月7日,時任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4月25日,美國拯救人質計畫「鷹爪行動」(Operation Eagle Claw)在美軍直升機與一架加油機相撞後宣告失敗。造成8人罹難。

7月11日,一名美國人質因「健康因素」獲得釋放。

1981年1月19日,美國與伊朗達成共識,人質獲釋,隔天抵達德國,伊朗人質危機結束,前後共長達444天。

*補:不過這場人質危機還是成為了卡特在80年尋求連任時,敗給最後拿下超過50%選票的共和黨雷根(Ronald Reagan)的主要原因。他自己也多次公開表示,其任內最遺憾的一件事便是無法順利救出在德黑蘭的人質。

到了2000年,當時受害人質及家屬曾試圖起訴伊朗政府,然聯邦法院認為美方及伊朗在釋放人質時便已達成協議,故他們無法再從伊朗方得到其他補償。而美國國會,在同一時間,也未能通過法案給予賠款。

不過,情況在今年在法國巴黎銀行BNPParibas因違反對伊朗、蘇丹及古巴的制裁令被美國重罰89億美金後改變了---這筆罰款中估計約莫有10億美元將用來補償恐怖主義受害者,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伊朗人質案及89年東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受害者及家屬; 而另有28億美金將拿來協助911事件受害者及家屬。

順帶一提,當年在伊朗被挾持的53人中,至今有37人仍健在,賠款則預計於一年內開始支付。

原文報導:

Comments


Featured Review
Tag Cloud
留言板板

© 2015 by Chutzpah.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