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美國政治新聞總整理
- Benjamin Yang
- 2016年2月5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1. 「對一個信仰的攻擊就是對所有信仰的攻擊」,歐巴馬首訪清真寺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他任內雖然不只一次在國外參訪過清真寺(mosque),但在美東時間本月3日,他才終於在巴爾的摩(Baltimore)首次拜訪一座美國的清真寺。
他在他的演說中談到,很多人或許從未踏進過清真寺,但其實這就跟進入教堂或是猶太教堂(synagogue)是一樣的。「穆斯林就是來到這裡進行禱告,表達他們對阿拉的敬誠。」
歐巴馬也提到,美國的流行文化,特別是影視產業,常常把穆斯林都塑造成恐怖分子,使得美國穆斯林面臨不少挑戰與歧視---許多穿戴罩袍(burqa)的婦女成為了攻擊的目標、孩童在校園裡亦常受到霸凌,清真寺更時常受到恐攻威脅。「我們的電視節目應該嘗試塑造出一些和國家安全無關的穆斯林角色,這應該不難做到才對。」歐巴馬如是說。
美國總統參訪清真寺本身並不是件常見的事,但歐巴馬並不是第一位這麼做的美國總統。第一座美國清真寺建於1927年,但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1957年的艾森豪總統(Dwight D. Eisenhower)才是第一位在清真寺內發表演說的美國總統,也是一般認為第一位造訪清真寺的總統。當時艾森豪和其夫人Mamie Eisenhower一同拜訪了華府的一間清真寺,並在演說中表示,「在美國憲法、美國傳統和美國人的心之下,這個地方,這個敬仰的地方,與所有其他宗教信仰的建築物一樣被尊重。」
(I should like to assure you, my Islamic friends, that under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under American tradition, and in American hearts, this Center, this place of worship, is just as welcome as could be a similar edifice of any other religion)
而在911事件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也造訪了同一座清真寺,他有名的那句「伊斯蘭就是和平」(Islam is Peace)就是在這裡說的。另外,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杜魯門(Harry S Truman)和雷根(Ronald Reagan)都是曾經拜訪過美國清真寺的總統。
原文報導:
2. 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另外,這禮拜三還有一個大新聞,一個不少人可能不太相信的新聞: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獲得今年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的提名!
之所以會說很多人不太相信,當然是因為這位地產大亨自從去年6月宣佈參選以來的一言一行在國內外都引起了不少爭議,被他攻擊的對象包括拉丁美洲人、一個許多人眼中的「戰爭英雄」(指共和黨亞利桑那參議員John McCain)、一個身障記者,和一位知名電視主播(指Fox新聞台的Megyn Kelly),甚至曾拿「兒童性騷擾者」(child molester)來比喻另一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指Ben Carson)。
而川普被提名的理由是「其追求和平的強烈意識形態,有助於威脅極端伊斯蘭教、伊斯蘭國以及擁有核武的伊朗和共產中國」,至於提名川普的究竟是何方神聖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提名」跟「獲獎」畢竟還是兩碼子事。諾貝爾委員會每年會邀請上千人提名他們心中的和平獎得主。過去也曾經獲得提名的還有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 2014)、前委內瑞拉獨裁者查維茲(Hugo Chavez, 2005)、前古巴總統卡斯楚(Fidel Castro, 2001),還有更久以前的前蘇聯獨裁者史達林(Joseph Stalin, 1945,48)、納粹德國領導者希特勒(Adolf Hitler, 1939)和義大利法西斯領導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1935)等人。
是的,你沒看錯。史達林兩度被提名的理由是「對於二戰的結束有所貢獻」; 而希特勒的例子就比較特殊一點了....在1939年提名他的是一位瑞典的國會議員叫E.G.C. Brandt,一位「反法西斯主義者」。由於當時有其他人提名奉行「姑息主義」,放任法西斯義大利和納粹德國妄為的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Brandt為了表達不滿,便直接提名希特勒了...
澄清一下,本站並非拿川普與希特勒、墨索里尼或史達林做比較,只是藉由這個機會讓大家知道歷史上幾個比較具有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而已,如果有川普的支持者請別介意~: )
原文報導:
3. 民主黨總統辯論:希拉蕊、桑德斯正面交火
在前馬里蘭州州長歐麥利(Martin O'Malley)在愛荷華黨團初選後宣布退選的情況下,這場由MSNBC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初選前所主辦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就成了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與佛蒙特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首度正面交鋒的舞台。
桑德斯在本週的愛荷華黨團初選僅以不到一個百分點的差距輸給柯林頓夫人,來到自己手中握有不小領先的新罕布夏州自然是火力全開,一開場就與希拉蕊針對「革新主義」(Progressive)的定義辯論。
在前一天由CNN舉辦的「市民會議」(town hall)中,桑德斯說自己認為希拉蕊並非在所有議題上都那麼「革新」,特別是她與華爾街的關係。希拉蕊則在今天的辯論會上回應道,照這樣的標準,包括歐巴馬不是「革新主義者」,因為他曾接受華爾街的捐款、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也不「革新」,因為他支持Keystone輸油管(*),桑德斯隨後則表示自己認為歐巴馬是「革新主義者」,並稱讚他的施政。
(*)根據POLITCO事後的查證,拜登從未說過他支持Keystone,這條極具爭議、從加拿大一路街道德州的輸油管。
而希拉蕊這邊則希望可以在「外交政策」這個外界普遍認為她佔有優勢的議題上凸顯兩者的差距,畢竟她當了四年的國務卿。不過她2002年擔任參議員時,針對伊拉克戰爭的投票今天卻成了整場辯論討論得最激烈的一個議題之一。
02年同為參議員桑德斯針對伊拉克戰爭投下了反對票,而希拉蕊則是不同於多數民主黨員,投下了贊成票。「我們在外交議題上的不同就是我當時對那個如今催生出像ISIS這種野蠻組織的伊拉克戰爭投下了反對票。」桑德斯今天說 ; 希拉蕊則認為「2002年的投票並不是一個要擊敗ISIS的計畫。我們必須審視我們在這個當下所面對的挑戰,我們也必須準備好對付他們,並擊敗他們」。
另外,希拉蕊在擔任國務卿期間曾經向高盛投資(Goldman Sachs)演講三次並拿到67萬美元,引起不小爭議。她在昨天的town hall中說自己所知道的歷任國務卿也都有這麼做過,且表明自己當初並沒有要參選總統的打算,但在今天的辯論會中,當主持人問到她是否願意公佈這幾場演講的完整文字紀錄時,希拉蕊卻只模糊地答道自己會「回去研究」。
原文報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