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一定聽過的「三K黨」All About the Ku Klux Klan
- Benjamin Yang
- 2016年2月9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如果你看過電影「金牌特務」(Kingsman)的話,你一定記得Harry(Colin Firth飾)用一隻手槍和幾根木棒就幹掉整間教堂裡的人的那一幕。
不過在拍手叫好之餘,如果你有仔細看、仔細聽的話,一開始那個胖胖主教說的話,那些仇視黑人、仇視猶太人、歧視同性戀、反對墮胎等言論,其實跟「三K黨」的成員會說的話很像。
這個把「白人優越主義」(White Supremacy)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民間激進團體最早起源於1866年,那個美國南北戰爭剛剛結束的年代,成員主要是由敗戰的南方老兵所組成的。
隨然你可能知道了,但還是講一下比較好。
美國南北戰爭基本上就是一場「奴隸制度」跟「廢奴隸制度」的戰爭。最後在1865年由林肯總統(Abraham Lincoln)所領導的北軍(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聯邦」)擊敗南軍(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邦聯)。
北軍贏了之後,美國當然就廢除了奴隸制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為此感到高興,尤其是那些因為種棉花,所以「需要奴隸」的南方人----也就是因為這些人不爽,在南軍投降之後,才會有林肯刺殺案(*註) 和「三K黨」的成立。
(*註) 其實當時不只林肯,副總統詹森(Andrew Johnson)和時任國務卿William Seward都曾遭遇刺殺行動,不過最後生命都沒有受到威脅。
好啦~回到正題,三K黨是成立於1866年的田納西州(Tennessee),名稱"Ku Klux Klan"則源自希臘文,是由與"Ku Klux"發音一模模一樣樣的"kyklos"(圓圈圈兒)和"clan"(家族)兩個字所組成滴~~
正如其名,此組織基本上就是一個屬於白人基督徒的小圈圈,仇視幾乎所有其他的人種,包括黑人、猶太人、天主教徒、亞裔移民,和「支持他們的白人」等等。仇視也就算了,他們還會「公開的」對上述人種使用「私刑」和其他暴力行為。
1871年,時任總統格蘭特(Ulysses S. Grant)宣布該組織「非法」,並強行取締成員,「第一代」的三K黨也就此沒落。
既然我都說了「第一代」,就表示他們一定有「第二代」。沒錯!在約莫一戰期間,三K黨又回來了!
1915年,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部電影"The Birth of a Nation"上映。該片美化了三K黨在內戰結束初期的行為,塑造出「黑人永遠無法融入白人社會」、且三K黨的行為是為了「重整秩序」.....片中黑人男性總是用色眯眯的眼神看著白人女生 ; 黑人參議員在議事時會啃肯德G、脫鞋子、脫襪子......許多在社會中下階層的白人受到此片影響,認為他們的貧窮是由黑人和猶太人銀行家害的......
多數歷史學家也認為,這類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宣傳在當時讓三K黨得以借屍還魂,加上1917年共產俄國成立、美國「反共」意識逐漸高漲,該組織在20年代達到巔峰,成員最高曾達到400萬人。這「第二代」的三K黨同樣暴力血腥,不過這次除了那些當時的「弱勢族群」外,他們還常鎖定共產主義者(Communist)或社會主義者(Socialist)下手。
不過「二代K」雖然曾「輝煌一時」,但隨後席捲全美,乃至全球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總算還是擊垮了他們,三K黨於1944年宣布「暫時解散」。
二戰結束後,美國民權運動興起,規模不若以往的三K黨在1961年和63年各發動了一起攻擊。第一起是炸掉了阿拉巴馬州(Alabama)一座當時正在舉行民權組織聚會的教堂,造成四人死亡 ; 第二起則是謀殺三位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的民權人士(三人分別為猶太人、黑人和白人)。
這兩起事件引起了幾乎全美國上下的憤怒,不僅甘迺迪總統(John F. Kennedy)下令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y of Investigation, 簡稱FBI)介入調查、試圖滲透並摧毀該組織,更促成了國會在1964年通過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民權法案」(Bill of Rights)。
在這之後,一直到今天,三K黨都只以個別分散的小組織形式存在於美國南部,目前總人數粗估不到六千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