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伊拉克調查報告指軍事行動「非最後手段」

  • 作家相片: Benjamin Yang
    Benjamin Yang
  • 2016年7月8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歷時七年的調查,由奇考特爵士(Sir John Chilcot)所主導的2003年侵略伊拉克(Invasion on Iraq)專門調查小組終於在本月6日發佈其調查報告,並提供證據指出工黨籍(Labour Party)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在尚未耗盡所有和平手段的情況下便決定跟隨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採取軍事行動,侵略伊拉克。在說服國會同意出兵的過程中也誇大了伊拉克獨裁者海珊政府(Saddam Hussein)對於英國本身的威脅,並嚴重低估侵略伊拉克的結果,將沒有妥善準備的英國士兵送往伊拉克。

背景-- Bush and Blair's War in Iraq

「不論如何,我都會站在你這邊」(I will be with you, whatever)

這句話節錄自這次奇考特報告中被銷秘私人書信,由布萊爾在2002年七月寫給小布希。

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發起了一系列的「反恐戰爭」(War on Terror),其中以被視為與蓋達(al-Qaeda)有關聯的阿富汗(Afghanistan)和伊拉克最著名。在2002年的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中,小布希稱伊拉克、伊朗和北韓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聲稱他們各自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並對美國和自由世界帶來不可漠視的威脅。小布希也不斷的試圖說服其他國家一同推翻由海珊所領導的伊拉克政府,而英國,在布萊爾政府之下,最終就成了美國在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盟友。

然而,在布萊爾寄出這封信的同時,美國國會都尚未批准美軍在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遑論英國。連布萊爾自己都在信中寫道他無法保證能得到國會和自己黨內、社會大眾、甚至是內閣成員的支持(In Britain, right now I couldn't be sure of the support from Parliament, Party, public, and even some of the cabinet.)。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向小布希政府表明英國絕對會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在此封信件被公開之後也引來了不少人的批評。

另外在2003年1月,也就是侵略行動開始的約莫兩個月前,一群聯合國視察員在數個月的搜查之後表示他們並未找到任何伊拉克政府有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美國在西歐的其他的盟友如法國(時任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和德國政府(時任總理施洛德Gerhard Schröder)皆要求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然而時任美國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仍在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堅持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並在2003年3月20日正式入侵伊拉克。

海珊在政權在同年4月9日遭到推翻。但在伊拉克國內陷入內戰的情況下,英國直到2009年才撤軍,美國則是2011年。

在將近10年的戰爭,奪走一百多萬平民、179名英國士兵、4千多位美國士兵的性命之後,至今仍然沒有找到任何顯示當初海珊政府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抑或與蓋達有所連結的相關證據。

布萊爾的回應

布萊爾在一次將近兩小時的記者會當中承認自己在當時的決策過程中有過失,也願意為此承擔全部責任,但針對「出兵伊拉克」一是,他仍然認為他做了正確的決定。布萊爾表示,美國當時不論如何都一定會對海珊採取軍事行動,「不論英國是否加入」,「我必須做出抉擇。我想到了海珊和其政權過去的所作所為和他的紀錄。而我也以最沈重的心衡量了我們與美國的合作關係在911事件之後的重要性。」

這位1997到2007年的英國首相承認當時對於伊拉克發展WMD的情報是有誤的,但他仍深信這個世界在少了海珊之後變成了一個更好的地方。也正因如此,布萊爾並不認為當初出兵伊拉克是個「錯誤」的決定。

(英國Sky News:布萊爾記者會影片檔--全)

英國政壇的回應

2003年在下議院的投票中支持英國出兵的現任保守黨籍(Conservative Party)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6日國會接受質詢(英國稱之為PMQ's, 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時表自己並不認為有足夠的理由讓他得為保守黨當時支持侵略的立場道歉。「在沒有提供最完善的武器的情況下把我們勇敢的部隊送上戰場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但至於是否該為支持出兵道歉,卡麥隆則認為這該交由社會大眾在看完報告之後自行決定。「很明顯的這場戰爭的結果從很多面向來看都是災難性的,但我完全沒有改變我當初的想法」卡麥隆如是說。

而反戰立場一向鮮明,2003年也投下反對票的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則在一場演講中表示這份報告證明了這場戰爭是一起「以錯誤的藉口發起的軍事侵略」(a military aggression launched on a false pretext),並代表當時執政的工黨向所有因為這次侵略行動喪名的179名英國士兵、他們的家人、被戰爭摧殘的伊拉克人、以及當時反戰的英國大眾道歉。

(柯賓針對奇考特報告發表演說)

資料來源:

Commentaires


Featured Review
Tag Cloud
留言板板

© 2015 by Chutzpah.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